●赵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研学创演节目《拿手好戏》于8月27日首播,形式新颖,内容独特,吸引了观众的注意。众艺人模仿梅兰芳的戏曲手势,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。戏曲表演四功五法的“手眼身步法”中,“手”法是第一位的。 梅兰芳是戏曲表演艺术大师,也是戏曲向海外传播的先驱,他曾把戏曲表演的“手势”选取了53式进行拍摄,齐如山对53式手势分别作了命名,并以图片的形式传播戏曲的表演之美。1935年,梅兰芳到苏联访问演出,他的手势引起了艺术界的震动,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梅耶荷德等看了梅兰芳的表演后,都对其手势大加赞赏。 戏曲手势之美,代表了戏曲表演的外部与内部的“形”与“神”之美。“形”与“神”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美学论述中的重要范畴。中国古代关于“形”与“神”关系的探讨,始于先秦诸子百家,老子、管子、荀子、庄子等多次论述“形”“神”的观点;魏晋以后,“形神”成为绘画的创作和审美特点,并渗透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方面,如音乐、书法、文学、舞蹈、武术、戏曲等。 中国古代的戏剧家对戏曲“形”与“神”的创造极为关注,传统戏曲表演通过歌舞手段进行角色塑造,传达“形”“神”之美。
“形”美:怎么用手势表达月亮 手势是戏曲表演塑造人物的重要方式,举手投足一颦一笑,都离不开手势的表现。旦角的手势形态酷似兰花,被称为“兰花指”。梅兰芳的手势命名如:含苞(持信式)、初纂(持针线式)、避风(首屈一指式)、含香(首屈一指式)、握蒂(持朝珠、佛头式)、陨霜(倒持扇式)、映日(远指式)、护蕊(外指式)、吐蕊(持细物式)、伸萼(持马鞭式)、迎风(虚指式)等,描述了兰花指的外形之美。 当然,戏曲旦角手势丰富多样,不仅仅局限于梅兰芳拍摄的53式,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手势各有不同,千变万化,既能状物又能表意:有些表达外部动作,如整袖式、持扇式、托盘式等;有些表达人物情感,如大惊式、怕式、揖让式;有些表示指代或指向,如自指式、下指式、虚指式等。 这些手势在剧目中的特定情境下,表达特定的含义。如《贵妃醉酒》《霸王别姬》中有通过手势指比月亮,突出情景交融。京剧唱念中提到月亮,要用“比月”式手势,就是两个手的拇指和食指张开,对成两个半圆,状物“月亮”的意思。还有类似赞美、害羞、生气等的固定用法,都是戏曲表演程式的形态美。
“神”韵:如何传递虞姬的愁情 中国戏曲表演讲究形神兼备,就是指艺术的形一定要传达人物的神。戏曲表演之“形”是为了突出“神”,通过变形之似达到神似,不求外形的酷似,但求“神似”的意韵。 梅兰芳从各种艺术门类作品中汲取灵感,雕塑、绘画作品中的手势,自然生活中的情态手势等,进行创造革新,丰富了旦角的表演手势,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准确。如古装剧《天女散花》,就是根据绘画《散花图》中天女的形象有感创作。《天女散花》的故事取自佛教题材,手势和身段也借用了很多佛像的造型,突出了佛教的形象神韵。 再如《霸王别姬》中,虞姬唱“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”的“出帐外”三字,抓斗篷低头抬腿,表示“出帐门”;唱“且散愁情”的“且”字时,右手抓斗篷,向左走小圆场转身,“散”与“愁”两字基本在背身时完成,回身双手抓住斗篷后略蹲身,手势指向空中,与此同时唱“情”字,抬头望向空中,无限愁情。手势和唱腔的旋律完美配合,“愁情”的意境通过手势的“形”传递了“神”。
牵形神而“动全身” 戏曲手势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,作为一种舞台艺术,手势不能孤立地表演,而要配合身段进行设计。手势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外化出来,所以要配合眼神、道具、水袖、脚步等同步表演。 戏曲手势有很多是持道具的,如梅兰芳的53式就有执扇的手势。昆曲《游园惊梦》中,杜丽娘手持金扇游花园时,运用了很多手势技巧:执扇、开扇、荡扇、托扇、举扇、平扇遥指等,通过手势技巧配合唱腔、身段、水袖的运用,营造出舞台上的写意空间。 《贵妃醉酒》中,杨玉环醉酒失态嗅花:缓缓蹲下,将左手向回揽做闻花的样子,再将花枝松开放回,慢慢起身;第二个身段手与脚的动作位置与前次一样,方向相反;第三个卧鱼在舞台正中,身段与第一个相同,但水袖右手向里翻,左手向外翻,蹲下的同时拧身做卧鱼,繁复的身段,完成了杨贵妃醉酒的心境外化。
《宇宙锋》中,赵艳容无奈装疯一笑,对爹爹说“爹爹——你是我的儿呀”,双手轻捻甩发放下,托住赵高髯口,捏住一根向外拽出,并轻轻一揪拽掉,以示“疯癫”;又有因为戏弄了爹爹而做羞愧的手势。在这些表演中,赵艳容的内心状态很复杂:其一,父亲把自己献给秦二世,她非常痛苦,但又坚贞不屈;其二,为了抵抗赵高的逼迫而不得不“装疯”,斗智斗勇,却又羞愧难当。所以处理手势技巧的时候,不仅要表现外部形态的准确,还要配合身段表情等,完成人物内心的刻画。 戏曲手势的“形”“神”之美,丰富生动,符合中国传统艺术化简为繁、以一当十的创作方法,是戏曲表演艺术家创造的智慧和财富,突出了戏曲艺术虚拟性写意的特点。 一脉相承的是根与魂,永不褪色的是精气神,《拿手好戏》把戏曲表演和现代传播相结合,展现了戏曲多姿多彩的美,不仅学习了戏曲的“形神”之美,还通过沉浸式研学传承戏曲内在的精气神。如今,戏曲表演艺术越来越为现代影视、舞蹈、绘画等艺术借鉴学习,并借助媒介平台,受到新一代艺术工作者的更多关注,加深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,使得艺术在创作中做到守正创新,不断发展。(本文图片均由《拿手好戏》节目组提供) [365赌网app官网_365bet论坛_beat365官方入口新闻网编辑|马卉 复审|赵翠丽 终审|贾涤非] (责任编辑:贾涤非) |